搜贴子 搜作者(贴子) 搜作者(回复)
淮北家教网首页 | 
社区首页 > 语文专区 > 浏览
楼主
当美文变成课文
当美文变成课文
安徽省濉溪县孙疃镇郭曹坊初级中学 郭伟
最近翻看一些过去学过的语文课本,重新感受到了一些课文的美,像《小英雄雨来》、《多收三五斗》等等。这都是学生时期不曾领略到的。我原以为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才能有深刻的体悟。但是回想当时的一些课外读物,如《小兵张嘎》、《两个小八路》这样的连环画,却仍然记忆犹新,精彩如在眼前,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我才明白,这些都是美文,但因为把其中的一部分选编为课文,我竟无法体会到它们的美。也就是说,当美文变成课文,它们的美反而冲淡、消失了。
有这样的后果,肯定是我们的学校教学存在问题。
我不明白现在的孩子们害怕什么,但确有一部分城里孩子害怕上学(农村不能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大有人在)。据报刊报道,曾经有一个先在国内上学中途到国外就读的小学生,当父母想把他重新带回国内来上学时,他一口气列出18条不愿回国的理由,其中两条与课本有关:1、在国内学校的作业很多,我不会做,也做不完。2、考试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要我做什么?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的教育问题不在学习本身,而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由此给学生带来的沉重压力,有压力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激情随之消失,内有激情就只能糊弄。学习走进了死胡同,青少年心理脆弱,自然而然就讨厌起学习来,觉得是负担;有些地方的农村初中生恨不得立时辍学永不在进学校才好,他们做什么去?从此踏上了漫漫的打工路。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欣赏一篇文章呢?
我觉得,文章之美应该是一个整体。其实,对美的欣赏莫不如此,都要注意整体感,比如欣赏一朵花,你不能老盯着它的蕊、瓣、萼;再比如欣赏美女,你不能专看她的一只耳朵或者嘴唇。被解剖开的美女,美肯定荡然无存。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老师们,恰恰做的正是这种解剖工作。比如,生字默写错了,每个罚写十遍;比如总结段落大意,比如课文中有几个比喻、几个排比等等。我记得去年秋天,在镇中心学校里听课,课文讲的是某个溶洞,老师用幻灯打出一张溶洞的图片,让学生找出里面的一条像龙的钟乳石来。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孩子们确有一大半看了出来。我有些惭愧,可后来才知道,许多学生也看不出来,是老师安排只管说看出来就行,以示在“启发式”教学之下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又比如,一所高中的语文考试,出的题目稀奇古怪,如鲁迅为什么恨猫?《朝花夕拾》当初在杂志发表时叫什么名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几次说到出海打鱼?沈从文的《边城》有多少字数?再如,古典名著《红楼梦》里的妙玉给贾宝玉泡茶时用的是什么水?
教师的课堂教学,钻牛角尖钻到如此地步,又怎么能欣赏到文章的美呢?
文章关乎性情,对它欣赏,更多的是一种乐趣和快感,不能带着心理负担来进入,还没学呢就已经怕了,很难领略到文章的美。
但当美文变成课文,当欣赏变成总也做不完的作业,当学习变成了束缚,当读书的目的变成了古怪离奇的考试,一切也就都变了样。
不但是语文老师教课文,其它也大体如此,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学校管理和教学,要给学生一个空间,只要把教学总量、培养目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即可,不能步步紧逼。当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承受时,自信心就会消失,审美能力也随之下降。
课文,并不是扼杀美文的坟墓。我们总不能等到许多年之后,才让那些美文在课外重新复活!
作者:郭老师(418918)06-05-21 10:11回复此贴
回复内容:
百分·淮北家教网 ©200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