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贴子 搜作者(贴子) 搜作者(回复)
淮北家教网首页 | 
社区首页 > 教师之家 > 浏览
楼主
试论语文学科的闲暇教育功能
      试论语文学科的闲暇教育功能
          安徽  郭伟
                      
  【摘要】闲暇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闲暇教育正越来越引起重视。语文学科与闲暇联系最密切,语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闲暇生活的质量;丰富而充实的闲暇生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亦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闲暇教育功能,准确诠释语文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闲暇、闲暇教育、语文学科、教育功能
  【Abstract】Leisure has important mea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 leisure is educational to just more and more arouse to pay attention. Chinese subject has the most close connection with leisure, the difference in degree of Chinese ability affect and decide the quality of the leisure life of a person greatly; Rich and substantial leisure life also has important role for the raising of Chinese attainment. Chinese educational worker should notice to permeate leisure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 Develop the leisur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hinese subject fully.
  【Key words】Leisure、Leisure is educated、Chinese subject、Educate function


  目前,闲暇及闲暇教育问题正越来越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学者们就闲暇时间与闲暇教育的含义、闲暇教育的任务、目标、中小学的闲暇教育、闲暇教育的途径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就中小学而言,如何在某一具体学科的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则仍然是个空白。而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完成闲暇教育的任务,实现闲暇教育的目标则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拟就语文学科与闲暇生活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注意事项等问题展开论述。
  一、闲暇、闲暇教育及我国中小学教育现状
  让我们首先对闲暇及闲暇教育的内涵作出界定,并就有关问题作扼要阐述。
闲暇即闲暇时间,是指按照个人意愿休息、娱乐和满足多种需要的时间。它具有自由性、个人性和主观性等特点,其中,自由性是其本质属性。学生的闲暇是指除完成学校教育教学规定的任务之外的,完全属于学生个人支配的空余时间。
  闲暇对于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在对人的从业和闲暇现象研究之后,惊人地发现“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闲暇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并非拥有闲暇即拥有成功。欲使闲暇充分发挥作用,须重视闲暇教育。那么,什么是闲暇教育呢?什么又是中小学闲暇教育呢?中小学闲暇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又是什么呢?
  闲暇教育,是指导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中小学闲暇教育,就是引导广大中小学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养成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
  中小学闲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⑴培养学生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念,使学生懂得应善于享受闲暇,利用闲暇充实自己,发展人的潜能。劳动是光荣的,闲暇亦很重要;闲暇与劳动一样,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⑵传授利用闲暇的技能、技巧,包括交际技能、文艺技能、体育技能、旅游技能和鉴赏技能等。
  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小沿着正确的方向自主地支配自由时间,在闲暇生活方面做到自我决断、自我充实,并通过参加必要的闲暇活动丰富闲暇经历,增长开展闲暇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和鉴赏能力。
  在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的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减负”的一再强调,从课表上看,学生占有的课外时间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但实际上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却并没有明显增加。广大中小学生,除了小学低年级外,每天的闲暇时间很少有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5-7小时”这个标准的,有些重点年级(毕业班)或重点学校甚至远远低于这个标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学生的闲暇时间常常被大量的课外作业或这样那样的辅导班挤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不轻松。再来看看教学效果呢,诚然,较之西方一些国家,我们的学生“基本功”扎实,考试能力强,但由于这是以牺牲大量的闲暇时间为代价的,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则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应试教育的恶果尤其体现在语文方面。1992年3月10日,上海陈钟梁先生发表题为《语文狭窄瓶颈的阻塞》的文章,指出:“说实在的,我们学生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少,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哪一个年级不开语文课?课时最多,哪一个年级的语文课不是为首的?以一学期十八周计算,一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中,要上3000堂以上的语文课。据吕叔湘先生统计,恰好是全部课时的30%。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多数学生仍未到合格水平。”1997年,《北京文学》第11期上发表王丽的文章《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作者在讲了自己的一段教学经历后痛切地写下如下的话:“我深深感到,中国的中学语文教育实在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不然,不知还要祸害多少代人。我曾在1996年的中华读书报上见到一则资料:1995年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对该校3511名新入学的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做了一次中国语文水平测试。测试结果,总平均仅为63.9分;其中,硕士生和博士生均不及格。这样的事实难道还不够发人深省吗?”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很复杂,一两句话当然难以说清,但笔者以为,学生闲暇时间的被占用和疏于引导是很重要的原因。
  总之,就中小学教育而言,学生的闲暇时间没有得到保证,闲暇教育更是不被重视。
  解决的办法首先全面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其次是加强闲暇教育。
  二、语文学科与闲暇生活的关系
  语文学科与闲暇的关系最密切,这可以从语文学科课程性质看出。试以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例,该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课程性质与地位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以上课程性质与地位虽然是针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的,但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代表性是无庸置疑的,为了简化论述,就不再列出小学与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性质了。由语文课程性质不难看出,语文教学具有如下功能:⑴基础工具功能。主要表现为它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⑵文化传承功能。因为祖国语言是祖国文化的载体,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学习祖国文化的过程(当然,这里既有继承,也有批判)。⑶审美教育功能。因为选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是文质兼美的作品,且相当一部分是蕴含丰富审美趣味的文学精品,语文教育的过程相当程度上是学生感悟文学形象、陶冶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⑷思想品德教育功能。⑸智力开发功能。等等。
  语文教学的这一系列功能是其他任何学科教学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仅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于丰富人的闲暇生活,提高闲暇生活的品味具有重要意义。
从语文教学的工具功能来看,它能提高人的读写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一个爱读书、善于读书的人,其闲暇生活一定是充实而美好的;而一个不仅爱读书,而且爱写作、善于写作的人,其闲暇生活则更充满创造的快乐。另一方面,一个善于倾吐自己心声并长于倾听别人发言的人,定能与别人很好沟通并受到别人的欢迎,进而可能比一般人拥有更充实的闲暇生活。
  从语文教学的文化传承功能来看,语文教学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这对于提高闲暇生活的品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素质高的人精神生活一般都很丰富,往往爱好旅游、收藏、阅读等有益身心的活动,并能自主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人从名胜古迹旅游归来,大呼上当,说:没意思,花钱买罪受而已!难道那些名胜古迹真的没有看头吗?非也,根本原因是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缺乏欣赏以碑文石刻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的的语文基本功。俗话说:俗人勿旅游。这话虽是针对旅游说的,但却道出了文化与闲暇关系的真谛。
  从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看,语文教学最有利于人们“为了欣赏自然、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作好准备”(斯宾塞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指导人们欣赏自然、文学、艺术的文章,更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它们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有助于人们在闲暇中从事欣赏自然、文学、艺术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从语文教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看,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和闲暇道德观。它能使学生明白闲暇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会科学地选择闲暇方式,自主地安排闲暇生活;树立高尚的闲暇道德观,不做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事情。
  至于智力开发功能,这是所有学科共有的功能,虽然也与闲暇有密切联系,这里就不再论述了。
  语文教学对人的闲暇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在闲暇教育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另一方面,闲暇对语文教学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没有丰富的闲暇生活,就没有高层次的语文素质。
  中小学开设的各门学科中,语文对闲暇时间的依赖最强。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得法”,仅有课堂语文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课外语文学习的补充。说“补充”是采用了现成的说法,其实不够准确。因为实际的情况是,语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外的语文学习。这里所说的课外语文学习,主要不应是学校规定的学习,而应是在教师指导之下的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行为。强调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前者是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只有后者才真正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精神上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写听说的内容,并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思考、体验。总之,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需要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来保证,没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学生便不能做游戏,不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能自由地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观看自己喜爱的影视剧。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面必然狭窄,对事物的认识必然肤浅,词汇量必然贫乏,想象力必然羼弱,思维必然缺乏创造性,语言的体悟能力、表达能力当然也就不高。
  三、语文教学是闲暇教育的主渠道
  充足的闲暇时间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必然导致人的素质提高,也并不必然导致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要发挥闲暇时间的个体发展功能,必须重视闲暇教育。有鉴于此,有学者提出开设闲暇教育课程。然而这一建议一直未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我们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外重视闲暇教育的国家,大多数也没有开设专门的闲暇教育课程。它们虽然对学校闲暇教育的目标提出明确要求,但从实施的方式看,多以渗透为主,即并不把闲暇教育发展成为一种额外附加的、单独的课程而使现有的课程再被塞得更满,而是通过其他学科的教学来实现闲暇教育目标。应该说,以渗透为主要方式进行闲暇教育是可行的,也是科学的。在这方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詹姆斯?A?怀特有着比较精辟的认识,他指出:闲暇教育必须是每一位教育者的任务,不论他从事的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只有每一位教育者都具有闲暇教育的意识,并将这一意识融会于整个教育观念和具体教育行为中,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才不仅仅是“理想、职责”等等。⑴
  詹姆斯这番话表明,进行闲暇教育并非只是哪一门学科,哪几位教师的事,而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师义不容辞的事。能否将闲暇教育观念渗透到各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关系到学生个性能否获得全面发展。应当说,詹姆斯的认识是到位的,它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长思之。
  总之,各科教学都应重视渗透闲暇教育,语文学科尤其如此。为什么说语文学科尤其如此呢?这可以从前文论及的中小学闲暇教育的任务看出,也可以从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得到证明。具体而言,有下列三条原因:⑴语文教育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闲暇教育因素;⑵语文教育对闲暇的依赖最强;⑶在全部中小学阶段,语文课时最多。总之,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而言,语文教学最有利于开展闲暇教育,也最需要开展闲暇教育。可以说,语文教学是闲暇教育的主渠道。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语文学科与闲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把语文教好了,不就自然实现了闲暇教育的目标了吗?如此看来,还要谈闲暇教育干吗呢?我们认为,语文学科虽然与闲暇有密切关系,但如果语文教师不具有闲暇教育的意识或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闲暇教育,语文学科的闲暇教育功能也必然大打折扣;闲暇对语文教学的巨大促进作用也必然发挥不出来。更何况,就目前语文教学现状看,应试教育的痼疾仍未消除,“题海战术”仍在盛行,“少慢差费”仍然存在,提倡重视闲暇教育,庶几可以令一部分语文教师从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也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谋划。
  主张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会不会增加语文学科的负担,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呢?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如前所述,语文学科与闲暇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学科不仅最有利于开展闲暇教育,而且也最需要开展闲暇教育。接受了良好闲暇教育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自我决断能力,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而充实,他们的思维敏捷而富于创意。而这一切,将会迁移到语文学习之中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相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必将有助于减轻语文学科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分别从语文学科与闲暇的关系、闲暇教育的实施方式等角度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那么,具体到操作层面,应如何进行呢?
  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渗透闲暇教育,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但我们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实施策略,以下几个问题似乎应引起语文教师的注意:
  首先,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一方面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可能性,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闲暇时间,要尽量少布置、不布置语文课外作业。只有硬性规定的课外作业少了,学生才有可能享受闲暇,在闲暇中学习语文,在闲暇中发展包括语文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知名语文教育专家程红兵先生说过:“……事实上学生的成长,不仅仅限于学习上,学生们的正事不仅仅限止在课业上,而且‘三闲’(闲话、闲事、闲思—笔者注)特别是我们老师所认为的‘胡思乱想’里面就很可能孕育了创造的细胞,一遇时机,它就将萌芽破土,迅速成长,有句话说得很好,需要是创造发明的母亲,那么玩耍则是创造发明的父亲……”⑵
  其次,在不忽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它的人文性。通过加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其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审美活动是高质量的闲暇生活的主要内容,无论是欣赏自然、文学还是其他各种艺术,都需要比较强的审美能力。在这方面,我们的语文教育做得是远远不够的,总体上是重视实用性,忽视发展性;重视语言教育,忽视文学教育。有鉴于此,我们呼吁,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少些分析,多些感悟;少些讲解,多些诵读;少些实用,多些审美。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充满深情地说:“就我而言,感觉上得最好的语文课,是我给学生读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课外读物的时候,或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课文倾泻出来的时候;而在学生心目中,这样的语文课也是他们最盼望甚至最神往的—-不必死记硬背‘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之类的‘名句’,不必苦苦琢磨‘圆规很不平’究竟是借代还是借喻之类的问题,不必老惦记着‘这篇课文是高考(或中考)的重点’之类的提醒;有的只是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⑶
  第三,要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和娱乐结合起来,和休闲结合起来。语文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理应与生活相结合。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尤其容易为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所吸引,语文教学如能和学生娱乐、休闲相结合,必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的闲暇生活,使语文学习向闲暇延伸。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一说:
  1.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的闲暇生活、说自己的闲暇生活,表达自己对闲暇生活的感受,在说和写中帮助学生提高在闲暇中的自我决断能力,树立正确的闲暇观念。例如,着眼于对学生进行闲暇教育并提高其语文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说、写如下话题:“怎样度周末”、“快乐的双休日”、“难忘的一次旅行”、“我的业余爱好”、“我最喜爱的一种动物”、“第一次做饭”、“我学会游泳了”、“我爱唱的一首歌”、“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等等。
  2.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当下的闲暇生活,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闲暇生活的引路人。如教师在了解学生闲暇生活的基础上可组织学生对正在热销的青少年读物进行评论,对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展开讨论,对即将播映的精彩影视剧进行介绍,对即将举行或正在举行的体育比赛进行预测或发表观感等。
  3.教师尤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对于课外读物的兴趣,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更在于提高人的修养、品味,丰富、充实人的闲暇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许多作家在回忆自己如何走上创作道路的时候,都特别提及年轻时看过哪些课外书,如何从这些书中得益。作家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记取。
  第四,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下,要设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讲堂为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要重视好的语文习惯的培养,使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种种方法成为终身以之的习惯。强烈的主体意识、过硬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语文学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对一个人能否拥有丰富而充实的、自主支配的闲暇生活起决定作用。
  总之,就我国中小学而言,要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真正实现“减负”,必须重视闲暇教育。语文学科与闲暇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是实施闲暇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闲暇教育功能,进而发挥闲暇教育对语文新课标教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注释:
  ⑴、转引自庞桂美《论闲暇教育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3期。
  ⑵、程红兵《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语文学习》,1991年第11期。
  ⑶、李镇西《心灵飞翔的时刻》,《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⑴、贾改莲《关于我国闲暇教育问题的初步思考》,《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2期。
  ⑵、程少堂《重视闲暇教育 促进素质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3期。
  ⑶、庞桂美《论闲暇教育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3期。
  ⑷、殷向东《减负?闲暇教育摭谈》,《中学教育》2000年第7期。
  ⑸、冯建军、万亚平《闲暇及闲暇教育》,《教育研究》2000年第9期。
  ⑹、庞桂美《我国闲暇教育述评》,《中小学管理》2000年第10期。
  ⑺、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郭老师(418918)06-08-27 11:46回复此贴
回复内容:
百分·淮北家教网 ©200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