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贴子 搜作者(贴子) 搜作者(回复)
淮北家教网首页 | 
社区首页 > 家长论坛 > 浏览
楼主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
2005春 教育管理 郭伟

摘要:教师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家长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多,教育子女条件优越,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新课改的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的合作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实施效果;本文分析了教师与家长关系的现状,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意义、合作方法,教师与家长同行,学校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 家长 合作关系 教育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家长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多,教育子女条件优越,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认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的合作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实施效果。为了保障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显得尤其必要。因此,我们必须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作认真地思考,加以重新定位。
1、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现状、背景、合作的意义。
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被认为是一种孤独的角色,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课间很少与学生沟通,也很少去关照、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子女的工作,教师与家长之间是不合作、彼此孤立的。这使得教师对于家长参与工作持消极的态度,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也是被动的。有的教师只顾搞好自己的教学业务,而不去过多地关心其他事情,认为有班主任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就可以了,任课教师就不必要与家长联系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所以,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不协调的。
教师与家长之间普遍存在一定的困惑:“特别是对那些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教的班级学生往往很多,因而无法熟悉所有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教师的工作时间比较紧张,导致他们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非常少;教师的专业化观念导致交流成效甚微。教师认为家长应该对学生的学业和品行负责,而家长则认为孩子上学了,教育的责任当然就是教师,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往往出现家长抱怨教师不尽力,教师抱怨家长不配合的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
“而且教师出于职业需要不仅应该同家长们,还要同他们的社会、经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就造成教师们与来自不同层次的家长之间的隔膜。城市中,有些家长热衷于了解孩子的一切,并且对教师提出苛刻的要求,还往往坚持自己也曾经作过学生,因此有权利质疑教师的专业技能。”[1]
从目前许多家长反映与教师沟通的感觉来看,家长始终处于被动的、按照教师意愿执行的一种位置。由于受这种地位的影响,在交流中一般是教师说的多、家长听的多。在通常情况下,家长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一些关于子女进步的、积极的、良好的反馈意见,但在现实交往中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合作的内容大多是学生存在某些“问题”需要家长配合改进的。家长接受沟通的机会也不均等,有些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有时也缺乏艺术性。
这种不协调的教师与家长关系对青少年的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单向的,有的学生发展进度总是不尽如人意,也有的学生存有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纠正多次,仍有反复等等。对此,教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学生,不考虑具体情况就把责任推给对方。事实上,他们却生活在不信任的环境中。都希望孩子好,但却是不同的“好”,所以由此引发的冲突不可避免。
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学校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新型关系的建立(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更应成为活跃的合作者),依赖于教师同学生的家长,同与教育过程中有关的社会其他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的发展;“新课程综合化提出了‘教师要合作’这一重大要求。新课程倡导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合作。”[2]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新型的教师与家长合作的教育方式应运而生,建立新型的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意义重大。
“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父母还是孩子的终身教育者。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在孩子成材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更多于教师。因而加强教师和家长间的交流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3]
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方法。
2.1 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在多方面了解学生。”[4]由此看出,全面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是尊重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没有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没有了解的教育是毫无价值、无的放矢的教育。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这是与家长合作的前提条件。在与家长接触时,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就能够采取不同的沟通手段。例如,我班的任志强同学,学习成绩较好,但他骄傲任性、看不起人,很难和同学相处,别的同学对他意见很大。通过家访,得知他的父母对他太溺爱了,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不做家务活,爷爷、奶奶更是疼爱有加。他的这种个性与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溺爱,使其娇生惯养,家教不得法。在与这样的家长沟通交流时,应直接从根源入手,告诉家长不能过分的溺爱子女,应经常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今后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2 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做到相互激励、精诚合作。
首先,教师与家长相互谅解,求得信赖,这是合作的关键所在。面对不同的家长,教师应自信,心中充满热情,在双方心理上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这样才能精诚合作。在教育教学时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可以找个机会,登门拜访,主动向家长介绍一下他们的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和家长一道耐心分析研究,商量教育办法,和家长感情融洽了,这样在无形中就缩短了和家长之间的距离,给家长以可亲、可敬之感,赢得家长的信赖,从而激发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信心。那么,教师就能够和家长满怀信心地共同教育好学生。
其次,当家长因为学生的问题与教师发生摩擦时,不能感情用事,应冷静、认真分析问题,找出双方的分歧所在。比如,九年级<2>班一个同学和八年级<1>的周永同学,(八年级<1>班,我是班主任、担任语文教学)在操场打篮球时,发生了矛盾;放学后,他们两人打架了, 九年级<2>班那个同学个子高,把周永同学打伤了,头也流血了;(那天轮我值日,回去的晚些)得知情况后,我连忙把周永同学送到附近的诊所治疗,医生发现他右胳膊造成骨折;当时我通知这两个学生家长,却没有和九年级<2>班那个同学的家长联系上,半小时后,周永的爷爷来照看他。第二天上午,周永的父母都来到学校大吵大闹,扬言一定要惩治九年级<2>班那个同学,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对周永的父母进行耐心劝说,让他们到办公室解决问题,找到矛盾冲突的根源,稳定他们的愤怒情绪,他们看到我很有诚意,只好停止吵闹,坐下来慢慢谈问题。最后,经双方家长协商,此事得以妥善处理。
2.3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共同教育学生。
目前,农村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不良的倾向,甚至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驰。有的家长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有的家长只重言教,却忽视了自身行为对子女的影响;有的家长忙于经营,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还有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领,使学生缺失管教,使得这些留守学生放纵自己,不努力学习,甚至辍学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而导致的。良好的教育观决定着教育行为。那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以期提高家教水平,也就成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与家长加强沟通和交流,特别是那些长期在外务工的学生家长。在与家长交流、合作过程中,教师应该直言不讳地指出家长教育子女的不当之处,建议家长要抛弃以前的管教方法,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语言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与子女平等相处,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尊重子女,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无疑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章教育与社会第四十九条之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4 教师利用科学手段与家长合作交流,及时、快速、便捷。
1、手机联系;我们学校教务处有个规定,所有九年级毕业班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手机号对学生公开,(学校每个月补贴教师20元话费)随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记得有一天晚上10:30左右,我已睡下了,突然手机响了,我接了一个电话,是我的学生郭艳莉的妈妈打来的。她讲这么晚了还打扰我,感到不好意思,她和女儿在争执语文试卷中的一道修辞问题。我立即给予解答,以短信形式把“拈连”这个修辞的定义发给了她的妈妈。在我任教的两个班级有75%的学生家长通过电话、短信和我进行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家长的疑难问题。
2、信箱交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逐渐遍及千家万户,网上交流便捷了人际交往,缩短了人际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已得到广泛运用,我尝试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与家长合作,收到良好效果;我在网上申请一个电子信箱(Email:hbgw867@163.com),把它告诉学生家长,我每天晚上打开这个信箱,阅读信件,并及时回复,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我班王志强的家长在信中讲道,他的孩子最近几天回家很晚,不知道干什么去了,还问是不是学校里加课了?我给予回复,告诉他学校没有加课,仍是原来的作息时间。第二天上学,我把王志强同学喊到我的办公室,询问他这几天放学后干什么去了?他开始不肯说,再三追问下,他说出了实情:原来他帮助班里的一个女同学戚维维补习数学功课,不想让同学、老师知道,也不敢告诉家长,怕引起别人的误会。我又和他的家长联系,说明情况,汇报了他在学校的表现。
这种依托信息科技手段链接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交流是一种新型的方式,在探索中进行,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全面实施;但与新课改的理念是相通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更是未来家校合作的发展趋势。
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方法、方式有很多,每种方式的目的都应该是形成教师和家长平等、相互指导的氛围,从而形成双向的、尊重的、诚实的和丰富的交流。随着全社会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教育形式的不断更新,家长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难度。广大教师还应本着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不断深化与家长合作关系的内涵,丰富形式,共同教育学生为动机,挖掘可教育资源,使其与学校其他各项工作互相督促,互为补充,为提升办学质量,赢取良好声誉打下坚实的基础。
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家长合作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许多家长朋友的交往,我发现他们对教师的工作是关心、支持和理解的,对孩子是殷切期望的;执行我校的管理措施,多方面与家长接触;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教师与家长合作过程中有很大的收获:
1、家长明白了教师的辛苦、付出和对孩子的关爱,增强了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使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感到放心。
2、家长的态度也影响到孩子,学生对教师更加尊重、信任,更融洽于学校教育,更加感到离不开老师的那份亲情;“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更乐意与教师交流他们的喜、怒、哀、乐,更喜欢倾听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支持、引导、教育。
3、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就会开展的更好,教师的人际交往也融洽了,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师与家长合作,学校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但在与家长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许多家长都认为“教师与家长合作”就是组织家长学习理论知识,很少请家长谈自己的教育子女的经验或困惑,更别说讨论了;由于认识不足,所以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活动形式单一。
2、然而许多家长都认为,我的孩子缴了钱上学,学校就应该为他们提供一切方便,实施一切教育,而他们只管提出要求。因此,也出现了少数家长教师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向老师提出要照顾他的孩子,座位要排在前面,站队要在第一,上课多给他的孩子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表演时要当主角等等,这就是他们对孩子受教育的理解。
3、现在农村很多的家长长期在外地务工,工作较忙,没时间和机会照顾孩子,平时接送孩子和教育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由于隔代亲,使得许多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对于孩子该自己做的事情也包干代替了。由于他们接受新东西较慢,更别说新的教育理念。因此,老师和他们的沟通、交流、合作起来就比较困难。
鉴于教师与家长合作中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应结合工作实际,想办法增进家长对我们工作的了解和给予我们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4、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家长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存在是以学生为纽带的,因此,我们在看待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时,在思考教师与家长某种的关系是否合理时,就是看这种关系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5] 显而易见,教师与家长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学生,使其健康发展,这是维系家庭与学校双方的纽带,这就使得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就很自然地走到一起去。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教师想提高业务水平,就必须更为开放并且乐于接受家长批评,乐意让家长同自己接触。这是教师应对当今学生教育困难局面的最起码要求。虽然社会把教师当作教育的权威,但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教育的绝对权威,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的教师不可能仅凭所学的一些有限的专业知识就将学生父母都视为教育的“门外汉”而加以轻视。毕竟最了解学生的还是他们的父母。现在的学生个性突出,教育的方式方法必须因人而异。因而虚心接受父母的评价和建议对我们的教学工作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那么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尝试在本学科教学中与家长合作。我校有位语文教师,每学期都要举行几次语文实践活动,轮换邀请学生的家长参与活动,效果很好,使家长亲身感受到子女在学校的学习表现;活动结束后开一次家长座谈会,请家长评价活动情况,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家长与教师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相互信任、大力支持教师的工作;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去教育学生,在这样共同的教育环境下,学校和教师应在双方同行中发挥主导作用,只有由学校引领家庭,由教师指导家长,吸引更多的家长关心并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才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实践证明,教师与家长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学校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结束语:
总之,教师与家长多交流与合作,比唱“独角戏”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离不开学校、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尤其是家长的参与。只有广大的一线教师与家长友好的合作,一起融入新课改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些因素的整合,也才能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目标,即“要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6]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新型的教师与家长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它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实践与反思,“不畏浮云遮望眼”,总能“守得云开见明月”。我相信如果能全面、积极、有效地构建新型的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新课程改革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者:郭老师(418918)07-12-01 12:09回复此贴
回复内容:
百分·淮北家教网 ©2003-2015